在知识管理实施路径制定方面,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径比较好?应该是先搭框架比较好,还是先去解决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比较好?比如以前工作当中发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,我们部门之间的知识没有流动起来,所以对于各部门,不管是业务工作的开展,还是在员工能力提升这些方面都有比较大的障碍。这也是老板、包括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都比较关注的,是先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去做,做一些能够让老板先看到结果的东西,还是说两个方向一开始就同时做。
吴庆海:这个问题挺好的,因为一般来说,知识管理构建成效的周期会长一点,如果能够找到一些特别好的、见效的业务的点,我觉得你就应该去做,这样就不用说老板等了半年一年还看不到效果。
当然在做试点建效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,这个点要把握得很好,要是把握不好的话,可能见效没那么明显是吧?而且在你做业务试点深入的时候,你要是做深做透,最后还是逃不脱体系框架中的很多点的建设。比如说,最基本的知识的识别要识别吧,知识体系要构建吧,辅助的激励体系、运营体系还是要设计吧,你不设计的话凭什么大家愿意听你的号召哪?在知识条目或知识资产丰富的条件下你不通过技术手段的辅助吗?所以其实还是逃不脱体系和框架的东西的,我觉得你完全想把这两者分割清楚、割裂开来,也是很难做到的。
而且做体系框架设计的时候,其实也不用花那么长的时间,一般如果你真正要去做,三个月到半年差不多也就出来了。而且在这几个月的过程中间,其实也是从整体角度去寻找和确定这些特别好的见效的切入点,如业务痛点,是否已有条件具备、并预先从框架角度构建解决这样具体难题的辅助条件。所以这两点其实并不矛盾,是相辅相成的。
所以我们一般建议,如果你的业务试点内容很清晰的话,可以先从业务试点角度出一些效果,再补体系架构。
如果业务试点内容不清晰的话,可以两者同时做。一边做体系设计,一边深入从整体结构中找这些点。如果这些点你能够提前大概心中有个预判、能够找得比较准的话,其实对体系设计又可以做很好的修正。
如果业务或试点内容不清晰,但是资源有限的话,可以先做体系设计。预先从框架角度寻找合适的切入点,并构建必不可少的辅助条件。这为找准合适的切入点、入手试点更高效出效果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。
所以,你可以根据你的情况和优先度,先做哪一个多些,但最终哪一方面都是不能缺少的。
更多观点或疑问,点一点,进阶群里更多互动答疑,因人数达到上限,请加管理员,邀请入群
所有讨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