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
文圣孔子,武圣关羽;诗仙李白,战神项羽;一代宗师叶问,文学泰斗鲁迅;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,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,马云则被中国网民亲昵称为马爸爸。
企业里的专家,界定的标准和称谓也不尽相同,例如总师、首席、高工等。只要是在某一领域特别精通,或某项技艺造诣特别高超的专业人士,其实都可称之为专家(Expert)。
平时口语化中,我们也经常说技术大神、销售牛人、生产好手、管理导师、培训高手、HR大拿、创新超人等,其实也都是各个领域专家的别称。
高手在民间,智慧在一线,答案在现场。
现在愈来愈多的企业认识到挖掘专家经验,萃取专家知识的重要性。
但如何挖掘专家经验,萃取专家知识呢?
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访谈与对话。
对专家进行访谈,进行多轮深层对话,是有效挖掘专家隐性经验的不二法门。
提升自我的访谈及对话技艺,进行专家知识萃取就成功了一半。
那如何提升访谈与对话的技艺呢?
一、以终为始
针对专家的访谈和对话,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专家身上的经验和智慧。
我们所有动作的设计要领,都是为了保证最终能够顺畅、高效地产出专家知识包。
所以,我们无时不刻要提醒自己和专家一起产出最终的知识产品。
一般来讲,专家知识包是围绕专家所萃取的重要知识产品的组合,包括但不限于:
专家访谈记录成稿
专家的职业生涯轨迹图
专家的经验案例
专家的领域/岗位知识体系
专家参与的关键项目及重要文档
专家开发的关键产品及重要文档
专家取得关键业绩及重要文档
专家培训及演讲的讲义
专家发表的论文
专家撰写的文章
专家出版的书籍
专家申请授权的专利
专家获得荣誉及证书
……
有了上面专家知识包的清单,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组织的需要,重点选择专家知识载体的形态,并大做文章。
例如,我们可以通过多轮专家访谈和对话,逐步梳理出专家的专业特长、项目经历、工作经验、成功秘诀、人生智慧等,并整理形成专家的访谈记录成稿。
例如,我们为了更好地呈现出专家的关键成就,我们以时间为经线,以事件(例如教育、事业&成就、知识产出、获得奖励、社会成就)为纬线,逐步提炼形成专家职业生涯轨迹图。
例如,基于专家的职业生涯轨迹,我们还可以识别专家的关键成就场景,进一步深度挖掘每一个关键成就场景中的事迹、故事,就能萃取形成专家相关的经验案例。
例如,因为专家往往是一个领域的优秀标杆,他/她的知识体系是领域知识的缩影,我们还可以考虑围绕专家进行专业拓展,构建专家所在领域/岗位的知识体系。
例如,我们可以围绕专家所参与的关键项目、开发的关键产品、取得的关键业绩,与专家一起整理过程的重要文档,从而梳理出专家的文档清单列表或知识地图。
此外,我们还可以与专家一起,整理出专家的培训及演讲的讲义、发表的论文、撰写的文章、出版的书籍、申请授权的专利、获得荣誉及证书等,从而全方位地把专家身上各类知识成果都逐步梳理、萃取了出来。
在具体进行专家知识萃取操作时,我们不妨参考如下五个步骤展开:
图1:专家知识萃取五个步骤
选人:从战略价值性、可共享推广性、专家个人意愿等维度,确定待进行经验挖掘的专家人员名单
准备:预约并确定专家知识萃取的时间,提前发送模板给专家,收集个人基本素材,策划设计访谈提纲
访谈:与专家进行交流访谈,通过对话初步挖掘专家经验和智慧,可视情况进行多轮访谈与对话
提炼:整理专家访谈记录,深度挖掘、提炼专家知识,增添其它补充材料,形成专家知识包
成型:经过反复打磨,制作形成文稿、图表、音视频、文档包等,产生最终专家知识产品集
从专家知识萃取的五个步骤看,访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。
专家访谈与对话质量的好坏,将直接影响专家是否愿意敞开心扉,打开话匣子。
二、学会提问
爱因斯坦说过:“提出一个问题,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“
因此,我们应当具有良好的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。
随着我们访谈经验的增加,会逐步形成自己提问的固有模式,形成通用化的提问提纲。
但这往往是不够的,需要在每一次专家访谈之前,花时间做足功课。
当你仔细阅读、理解和思考“准备”环节收集到的专家基本信息或素材时,第一时间肯定会有许多问题灵感或疑问线索,这时一定要动手把它们记录下来。
天长日久,就逐步积累起自己的访谈问题库,从中剪裁就可以形成专家访谈提纲,例如:
(后文还有4800字内容,涉及专家访谈问题、专家访谈具体步骤内容、以及如何通过练习获取专家访谈技能?......)
所有讨论